中医理论认为,人体的经络系统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,将各个脏腑器官紧密相连,共同维系着身体的正常运转。其中,厥阴肝经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一旦遭受寒湿之邪的侵袭,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异常症状,阳缩之厥阴寒湿证便是其中之一。今天,我们将跟随传承中医刘湘君医生,深入探究这一病症的奥秘。 一、病因阳缩之厥阴寒湿证的形成,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其一,自身肝阳不足,肝脏阳气虚弱,无法有效抵御外界病邪的入侵。其二,外在因素的影响,如冒雨涉水,长时间处于寒湿的环境中,寒湿之邪趁机侵入人体,并凝聚在厥阴肝经。肝经环绕阴器,与少腹密切相关。当寒湿之邪阻滞肝经气血运行时,就会导致气机不畅,进而引发阴茎挛缩疼痛的症状。像案例中的患者,在秋末水温较低时游泳,寒湿之邪通过皮肤毛孔迅速侵入体内,诱发了病症。 二、症状 1. 发病特点:通常起病突然,患者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,身体迅速出现不适症状。 2. 疼痛表现:阴茎突然内缩,同时伴有少腹部位急剧疼痛,疼痛程度剧烈,让患者难以忍受。这种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,还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。 3. 身体感觉:患者会明显感觉到形寒肢冷,全身仿佛被一层寒气包裹,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,也难以缓解这种寒冷的感觉。身体会出现蜷缩的状态,这是身体对寒冷和疼痛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。 4. 面色与体征:面色苍黄,失去了正常的红润光泽,这是由于寒湿之邪阻滞气血运行,导致面部气血不足。口唇青紫,这是气血瘀滞的表现,进一步说明体内气血不畅。 5. 舌象与脉象:舌象表现为舌淡红,舌苔白腻。舌色淡红提示体内气血相对不足,白腻的舌苔则表明体内有寒湿之邪。脉象沉弦而迟,沉脉表示病邪在里,弦脉常与疼痛、气滞相关,迟脉则反映了体内阳气不足,寒邪凝滞,气血运行缓慢。三、辩证论治针对厥阴寒湿导致的阳缩,刘湘君医生表示,辩证论治的关键在于温散寒湿,行气止痛。通过使用温热性质的药物,驱散凝聚在厥阴肝经的寒湿之邪,使经络气血恢复通畅。同时,运用行气的药物,消除因寒湿阻滞而导致的气机不畅,缓解疼痛症状,从而使阴茎恢复正常状态,少腹疼痛得以消除。四、用方临床上,刘湘君医生常选用吴萸内消散进行加减治疗。吴萸内消散的基础药物组成包括肉桂、小茴香、吴茱萸、山茱萸、山药、木香、青皮、苍术、泽泻、蜈蚣、附子等。这些药物相互配伍,共同发挥温肝散寒、祛湿止痛的作用。在实际应用中,刘湘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差异,对药方进行灵活调整。例如,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,可能会适当增加蜈蚣等通络止痛药物的用量;对于寒湿之邪较重的患者,会加大肉桂、附子等温阳散寒药物的剂量。五、验案曾有一位15岁的郑先生,在秋末游泳时,由于水温较低,下水不久就感觉寒冷,立即上岸穿衣。但当晚,他突然感觉阴茎内缩,少腹急痛难忍,急忙前来求治。刘湘君医生见到郑先生时,发现他形寒肢冷,全身蜷缩,表情痛苦,呈现出急重病面容,连声呼痛。面色苍黄,口唇青紫,舌淡红,苔白腻,脉象沉弦。综合判断,郑先生的病症属于肝阳不足,寒湿外袭。于是,刘湘君医生采用温肝散寒,祛湿止痛的治疗方法,选用吴萸内消散进行加减。 经过治疗,郑先生的症状得到了迅速改善。服用1剂药后,阴茎内缩的症状立即停止,腹痛也大大减轻。刘湘君医生根据病情,在原方中加入沉香,让他再服2剂药。最终,郑先生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全部消失,恢复了健康。
六、案语在郑先生这个病例中,由于他本身肝阳不足,在秋末水温低时游泳,寒湿之邪趁虚而入,内聚厥阴肝经,导致气血痹阻经脉,从而引发阴茎内缩和少腹急痛。刘湘君医生选用吴萸内消散加减进行治疗,方中吴茱萸、肉桂、茴香、附子能够补益肝肾之阳,驱逐寒湿之邪,从根本上解决寒湿凝滞的问题。山茱肉、山药则益精培中,为身体补充营养,增强抵抗力。木香、青皮、蜈蚣疏肝行气,通络止痛,缓解因气血痹阻引起的疼痛。整个方剂相互配合,共同发挥温散寒湿、通络止痛的功效。由于药证相符,精准地针对了郑先生的病因病机,所以治疗效果显著,仅服用3剂药,各种症状就全部消除。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独特优势,刘湘君医生通过准确把握病情,运用合适的方剂进行个性化治疗,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。 预约挂号:V+:yxkej21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关键词: